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,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,道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。然而,在现实生活中,“近墨者” 是否一定会 “黑”,却值得我们深思。我认为,近墨者未必黑。
诚然,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可忽视。良好的环境能够熏陶人、塑造人,而不良的环境也可能对人产生负面的影响。孟母三迁的故事,生动地说明了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。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,三次迁居。最终,孟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,成为了一代圣贤。在现代社会,我们也能看到环境对人的影响。一个积极向上、充满正能量的团队,能够激发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,让他们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;而一个消极怠工、勾心斗角的团队,则可能让成员变得消沉、不思进取。
但是,人并非完全被动地受环境影响,人具有主观能动性,能够凭借自身的意志和判断力,在不良环境中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。屈原,生活在战国时期,当时楚国政治腐败,奸佞当道,整个朝廷一片黑暗。屈原身处这样的环境中,却没有随波逐流,同流合污。他坚守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,敢于直言进谏,与奸臣进行斗争。虽然他最终遭到排挤和流放,但他的高尚品格和爱国精神却流芳百世。在现代社会,也有许多人在不良环境中坚守自我。例如,一些基层干部,在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各种利益诱惑时,能够保持廉洁自律,一心为民。他们没有被周围的不良风气所侵蚀,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。
“近墨者未必黑”,还因为个人的内在品质和修养起着关键作用。一个内心强大、有着坚定信仰和高尚道德修养的人,能够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干扰。陶渊明,厌倦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,毅然辞官归隐。他在田园生活中,保持着自己的高洁品格,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。他的诗歌作品,展现了他对自由、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。在现代社会,那些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的人,往往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,保持清醒的头脑,做出正确的选择。他们不会因为周围的人行为不端,就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底线。
当然,我们也不能忽视环境的影响,尽量选择良好的环境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是明智的。但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时,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,坚守自己的信念,用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行为,在不良环境中独善其身,甚至影响和改变周围的环境。因为,决定一个人是否 “黑” 的关键因素,不在于周围的环境,而在于自己的内心。只要我们内心光明,即使身处黑暗,也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。所以,近墨者未必黑,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,在人生的道路上,不被不良环境所左右,走出属于自己的光明之路。